供料一般大多采用粒料,但也可以采用帶狀料或者粉料。裝料設備通常都使用錐形加料鬥,其容積要求至少能提供一個小時的用量。造粒機廠家料鬥底部有截斷裝置,以便調整和切斷料流,在料鬥的側麵裝有視孔和標定計量的裝置。有些料鬥還可能帶有防止原料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的減壓裝置或者加熱裝置,或者有些料筒還自帶攪拌器,能為其自動上料或加料。
料鬥:料鬥一般做成對稱形式。在料鬥的側麵開有視窗,以觀察料位及上料情況,料鬥的底部有開合門,以停止和調節加料量。料鬥上方加蓋子,防止灰塵、濕氣及雜質落入。在選擇料鬥材料時,用輕便、耐腐蝕和易加工材料,一般多用鋁板和不鏽鋼板。料鬥的容積要視擠出機的規格大小和上料方式而定。一般為擠出機1~1.5h的擠出量。
上料:擠出機上料方式有人工上料和自動上料兩種。自動上料主要有彈簧上料、鼓風上料、真空上料、運輸帶傳送上料等形式。一般情況下,小型擠出機用人工上料,大型擠出機用自動上料。
3.加料方式分類
① 重力加料:原理——物料依靠自身的重量進入料筒,包括人工上料、彈簧上料、鼓風上料。特點——結構簡單,成本低。但容易造成進料不均勻,從而影響製件的質量。它隻適用於小規格的擠出機。
② 強製加料:原理——在料鬥中裝上能對物料施加外壓力的裝置,強製物料進入擠出機料筒中。特點——能克服“架橋”現象,使加料均勻。擠出機廠家加料螺旋由擠出機螺杆通過傳動鏈驅動,使其轉速與螺杆轉速相適應。能在加料口堵塞時啟動過載保護裝置,從而避免了加料裝置的損壞。
料筒:一般為一個金屬料桶,為合金鋼或者內襯為合金鋼的複合鋼管製成。其基本特點為耐溫耐壓強度較高,堅固耐磨耐腐蝕。一般料筒的長度為其直徑的15~30倍,其長度以使物料得到充分加熱和塑化均勻為原則。料筒應該有其足的厚度與剛度。內部應該光滑,但是有些料筒刻有各種溝槽,以增大與塑料的摩擦力。在料筒外部附有電阻、電感以及其他方式加熱的電熱器、溫度自控裝置及冷卻係統。